十三陵长陵介绍_十三陵长陵门票售票处

1.十三陵景点

分别是: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明显陵、明康陵、明景陵、明太陵、明德陵、明玉陵、明思陵。

1.明长陵

十三陵之首的长陵是明太祖和皇后许的合葬墓。它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谨考究,施工细致,工程众多,建设时间长。只有地宫维持了四年。地面也是保存最好的。

长陵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后圆形。它前面的广场部分由三个前后相连的院落组成。

它是明十三陵的祖陵,也是陵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明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的陵墓。他的两位皇后(小椴和萧静)也葬在这里。定陵,位于大禹山麓,位于长陵西南。建于1584年至1590年(万历12年至18年)。

定陵占地18.2万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的一座发掘陵墓,主要建筑包括恩门、恩殿、宝城、明府和地宫。

在文化大革命,定陵被批评为怪物,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和棺木都被毁了。

当时,由于人们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很快就风化了。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视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3.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之一。它位于大禹山东麓。它是明朝第十二任皇帝穆宗朱载_和他的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墓。

历史上,明昭陵屡遭破坏。1987年4月修复,1992年完工。它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个大规模修复的陵园,也是正式开放的陵区旅游景点之一。

4.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杨翠岭南麓,是明朝第11位皇帝与陈、方、杜三位皇后的合葬陵。

朱厚_的标题嘉靖历史上被称为嘉靖皇帝,在位45年。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仅次于在位48年的朱翊钧。由于朱厚_的长期统治,嘉靖皇帝永陵是仅次于明朝成祖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它被保护得很好。

永陵建筑独特,规模宏大,是明十三陵的代表。永陵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可能有《永乐大典》个葬礼。

5.明显灵

明显陵是中国明朝第四位皇帝的陵墓,其皇后张与恭肃的贵妃郭合葬。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脚下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6.明庆陵

清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仙陵西北约0.5公里处,是明朝第十四任皇帝与郭、王、刘三位皇后合葬的陵墓。

7.明陵

毛明陵位于十三陵余明陵右侧聚宝山脚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与王、纪、萧三位皇后的合葬陵。

程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病逝,享年四十一岁。沿着天宁路,程明

十三陵位于昌平天寿陵莲花山东麓,是第十代皇帝武宗和夏皇后的合葬墓。陵墓历时一年建成,整体布局沿袭前朝体系,呈前后圆形。

康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明十三陵中砖刻最多的陵墓。陵墓建于郑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000平方米。明末,康陵被焚毁,清乾隆年间重修。

9.明竟陵

明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孙氏合葬的陵墓。它位于天寿山(又名黑山)的山峰之下,耗时十余万人修建,于1463年3月19日竣工。

10.明泰陵

明太陵位于山东南麓,又名石家台或石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和皇后张的合葬陵墓。

明太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笔架山南麓,又名石家台或石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朱_樘和皇后张小康的合葬陵。

11.明德陵

明德陵位于天寿山陵墓群中的潭峪岭西麓,是第十五任皇帝和皇后张的合葬陵墓。

建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弓玄宫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完工,地面建筑于五年二月完工,耗时五年。占地面积约31000平方米。德陵是明代修建的最后一座陵墓。

12.明玉玲

明玉陵位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和皇后钱、周的合葬墓。玉玲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完全损坏,2001年才彻底修复。

13.明思陵

明思陵,简称四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它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朱由检、周皇后和田贵妃合葬于此。

陵墓建于1642年左右,原为四宗宠妃田贵妃的园床。明朝灭亡后,李自成下令将明思宗和周皇后合葬在田贵妃墓中。为了笼络人心它被重新命名为思陵,这使得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皇帝和妃子合葬的陵墓。与十三陵相比,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在四陵附近,还有明思宗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的墓。清朝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也为王承恩竖立了纪念碑,以表彰他的忠诚和牺牲。

明宗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光宗皇帝的第五个儿子,他于1628年8月24日即位。1644年3月17日,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崇祯皇帝绝望地在故宫后面的景山上吊自杀,葬在思陵。

当前位置明十三陵位于北京的西北郊,离市区大约50公里。它们是明朝(公元1368-1644年)十三位皇帝的陵墓。

定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陵墓。它的地下宫殿是1956年至1957年间挖掘的第一个地下建筑。

定陵由五个房间组成,全部用石头建造。它的总面积是1,195平方米。前厅和中厅各高7.2米。两个侧室各高7.1米。在中央大厅里有三个王座。9.5米高的后室是存放棺材的地方。

定陵的陪葬品共有3000多件,包括金、银、珍珠、珠宝、玉器、瓷器、漆器、丝绸。

2.十三陵景点英文介绍

十三陵门票可以全票购买,也可以单独购买。也就是可以买联票或者其中一个景点的门票。

十三陵景区门票预订须知

(1)游客进入景区前,应通过网络实名登记系统预约购票。请带上你的。

(2)游客全程佩戴口罩,进入景区前测量体温,刷直接到ente

德胜门-大宫门-定陵-长陵

整点发车,每半小时一班,全程10元,用北京交通卡半价。

高速公路进出可能会堵车。从德胜门开车到大公门需要将近一个小时。

在大宫门站下车。马路对面是十三陵总神道的入口:大宫门和下马背。

进入大皇宫大门后,直行约五分钟至十三陵总神道售票处。

优惠券(总神道定陵长陵)淡季80元,支持支付宝/微信。

核心景观是6组石兽和3组石人。景区门口有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扫码下载相关来听附带的讲解。

预计播放时间:40分钟。

从宗申道景区北门出来,沿公路向东北方向走大约三分钟,就有一个公交车站昌平虎庄。你可以乘坐314/872路公交车到定陵。

唐不要在定陵路口下车,离定陵景区2公里!

朱万里宜君陵定陵是新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经院批准有组织发掘的帝王陵墓。核心景观是地下27米的地宫。地宫没有电梯进出,很冷。地宫里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和坐位。很多人在这上面砸钱.

定陵以前有恩典之殿,但它在民国被烧毁了,所以恩典堂遗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长满树木的大平台。定陵门口,有一个多刺的身影。许多游客摸它的头.据说有好运.预计播放时间:2小时。

从定陵景区出发,可在定陵汽车站乘坐314/872路公交车到长陵景区。

长陵是明朝皇帝朱迪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墓。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真是风水宝地。

核心景点是恩殿。有直径一米多、高十几米的金丝楠木柱,还有朱迪铜像。

明恩寺后面的明式建筑可以爬上去俯瞰长陵。明楼后面是墓冢,尚未发掘,四周有围栏。

预计播放时间:2小时。

出了长岭,在公交车站坐872路公交车回德胜门。也可以乘坐314路公交车到昌平涧头村,然后步行1公里到昌平线十三陵站乘坐地铁。

3.十三陵景点每个陵门票价格一样吗

定陵1小时,必游。其他景点可选。长陵45分钟,陆深路半小时,昭陵45分钟。其他的陵墓都关门了,但是你可以去那里走走。比如仙灵陵的前院没有保护,可以随便去,这样每个陵要10分钟,乘以10个陵。

4.十三陵景点参观顺序

北京十三陵门票(订票后一小时允许入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先后建有长陵(成祖)、咸陵(仁宗)、竟陵(玄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开放景点包括长陵、昭陵、定陵和陆深。

明十三陵

感受明朝帝陵的宏伟。

明十三陵

感受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

明十三陵

感受建筑的自然结合。

明十三陵

感受你我从未有过的感受。

费用描述

包括费用

1.长陵门票一张(含长陵景区第一门票费);

2.定陵门票一张(含定陵景区第一门票费);

3.三个景点联票一张(含定陵陆深、长陵三地景点第一门票费);

不包括费用。

1.园内其他代金券;

2.所有个人消费和费用包括中未提及的任何费用。

特殊说明

1.优惠政策:

免费票政策

A.1.2m以下(不含)儿童免票。b.65岁以上老人(持本市红色老年证)免费。c.残疾人免费持有残疾证。

优惠政策

A.60岁以上老人(凭)享受优惠待遇。(无北京市红色老年证的老人)b.大专及以下学历(含专科生)(凭学生证)享受优惠。c.现役军人(与军官卡)享受优惠。(以上优惠门票可直接在景区售票处购买,外宾可(你需要自己在景点购买优惠票)

2.保险说明:不含保险。

5.十三陵景点介绍,这个地方旅游必去之一!

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它们位于北京西北郊区的昌平县,距离北京50公里,距离方圆40英里。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前有一座汉白玉雕成的石牌坊,建于1540年,结构宏伟。它是中国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十三陵中,一帝一皇后合葬,如长陵;也有一帝二帝之后合葬的,比如定陵;也有三皇合葬,如茂陵、永陵、昭陵;还有一座没有皇帝也没有皇太后的陵墓。目前,十三陵只有四个开放的景点:陆深、长陵、定陵和昭陵。道路两旁的石像是一组大型雕塑群,始建于1435年。有狮子、雄狮、大象、独角兽和马两两坐在一起,在石兽后面有12个陈武、陈文和陈迅。800米的距离内,有18面正对着石像,气势磅礴。

十三陵中,长陵修建最早,规模最大,不及其他十二陵。明由60棵楠木组成的长陵恩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扼杀了北京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明式建筑。陵墓被定为中型陵墓,规模仅次于长陵和永陵,但在工程细致程度上居明十三陵之首。定陵宫为石造,多为青石,总面积1195平方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规划的第一座帝王陵墓,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新开发的昭陵于1985年重建。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全封闭式的月牙城,深8.1米,高6.75米,形似月牙,俗称哑巴院子。据说在建墓初期,建造它的工匠和民工都要等墓建成后才被迫在这里吃药,变成哑巴,以免泄露地宫的秘密。它it’最好留着它。我还没有我没听说它被挖了。

6.十三陵景点电话

十三陵的订票如下:

微信搜索十三陵微信官方账号并关注;|||关注后点击参观明十三陵-;购票在左下角的菜单栏中;|||阅读购票说明,点击我读过,然后单击开始购票;|||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要买的景点门票;|||选择日期和票证类型,然后单击立即预订;|||填写信息并支付。

7.十三陵景点有哪些

十三陵唯一开放的地宫神秘的地宫开放时间:08:00-17:30(旺季)(01年4月-10月31日周一-周日)08:30-17:00(淡季)(01年11月-次年3月31日周一-周日)门票攻略

8.十三陵景点门票

,上午9点到下午5点营业!

十三陵的墓葬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清朝的十三陵一般指清朝的陵墓。它们是由清朝的许多皇帝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修建的。它们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朝的皇陵,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没有立陵外,其余九位皇帝分别在遵化市和河北易县修建了大规模的陵园。这两个墓地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因为

明十三陵门票价格:定陵:淡季40元,旺季60元

长陵:淡季30元,旺季45元

昭陵:淡季20元,旺季30元

神道:淡季20元,旺季30元

居庸关长城:淡季35元,旺季40元

银山塔林:淡季15元,旺季20元(淡季、旺季时间:淡季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优惠措施:(定陵、长陵、昭陵、神路)1、1.2米以下儿童免票;2、离休人员免票;3、大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4、老年人持老年证半价优惠;5、持有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证半价优惠。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别座落在长陵两侧山下。

陵区中部长达七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系妃坟改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定陵名,增建地上建筑。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十个关城。

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现在这里成了一个驰名世界的游览地。由于这个陵墓区太大了,一般游人主要游览其中的两个陵墓,一个是建筑规格最宏伟的长陵,一个是将地下宫殿发掘出来的定陵。每一座皇陵都有一座地下宫殿,但是发掘出来的只有定陵这一个。游人进入陵园,首先会对排列在马路两侧的18对石人和石兽感到兴趣。这些巨大的石人、石兽,雕工精细,造型生动,是珍贵的古代艺术。它们表示皇帝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主宰一切。这些巨大的石雕,有的体积达30多立方米,是利用科天在路上泼水成冰,将雕像放在冰道上拖运到这里的。

规模宏伟的长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主要建筑棱恩殿,和故宫中的太和殿一样大,总面积达1956平方米。它有一点比太和殿更突出,这就是它的柱、梁、檩、椽和檐头全部使用楠木,殿内的32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据说,当时光是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这样粗大的楠木,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的了,所以这个殿就是显得特别珍贵。朱棣当了22年皇帝,在他称帝的第6年就开始营建陵墓,共用了5年。

富丽堂皇的定陵地下宫殿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墓。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他的陵墓修了6年。据记载,共耗费白银8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两年全国田赋的收入。定陵的规模不如长陵,但是,它的建筑却比较精致。定陵的大部分地面建筑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明楼还完好。因为明楼全部是石筑戌,没有一根木料,所以它不但坚固,而且能防火。明楼的建筑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定陵的建筑水平可以从已发掘出的地宫看出来。富丽堂皇的定陵地下宫殿距地面27米,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5个高大宽敞的殿堂全部是石结构,拱券式顶,没有一根梁柱。放置明神宗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的后殿,高达9.5米,长30.1米,宽9.1米,是最大的一个殿堂。在这里发掘出了3000多件随葬品,其中有金冠、金壶、金爵、凤冠等极其珍贵的文物。金冠是用金丝编制成的,冠顶盘有一对金龙。凤冠上镶有宝石100多块,珍珠5000多颗。游人们可以在定陵博物馆内看到这些珍宝。

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是明朝第十二个皇帝和他的三个皇后的合葬墓,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明十三陵的三个特色

比较中国历代皇帝陵墓,明十三陵具有三个明显特色。

第一,陵区建筑的整体性特别突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战国中期随着陵墓的建造就已出现。其制导源于我国古代以宗族为单位,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礼制关系布葬的"公墓"制度。各个时代陵区规模的大小及建筑的设置各不相同,给其他时代帝陵留条后路,不加褒贬,只说不同之处。

在唐代和北宋,每座陵园都有各自的门阙、神道和石刻群,均自成体系。它们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但在建筑的设置上彼此不讲究统属和整体联系。

明十三陵则不同,各陵虽各有自己的享殿、明楼、宝城,自成独立单位,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作为各陵共用的"总神道"出现,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使陵区的建筑紧密相联,各陵总合形成了一个整体。

第二,陵寝建筑制度独具风貌。中国古代的帝陵从秦汉到唐宋,其地上陵寝建筑大以覆斗形的陵台(陵冢)为中心,前设寝殿,周以方垣并四面设门,前开神道,构成大体均衡对称的方陵体制。至明太祖朱元璋建孝陵始变更古制,创新为前方(方形院落)后圆(圆形宝城)。宝顶、明楼、享殿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崭新的陵园布局方式,陵前的神道用多次转折的曲路形制。

明十三陵的陵寝建筑布局基本继承了孝陵制度,但又有所改变。如:十三陵台陵明楼内圣号碑的设置,更突出了该建筑的标示作用,棂星、宝城马道之设较之孝陵更便于陵园的巡守,方城前石供案及棂星门的设置,则增加了陵寝的纪念气氛,也为空旷的方城前院补充了点缀物。

在明长陵幽深曲折的神道上,排列的陵寝兆域门(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墓仪设施,源自孝陵制度。但兆域门前石牌坊的设置,石望柱改置石像生前,石像生中增加功臣像等,则为新创。明十三陵的墓室形制也很有特色,它既不同于秦汉时期黄肠题凑的木椁室制度,也与唐代凿山为穴的做法有别,而是深埋地下的有琉璃构件的真正的宫殿式建筑。

第三,自然环境幽雅壮观。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大多受堪舆风水术的影响。由于明朝时陵地卜选用的是盛行于当时的江西之法,亦即形势宗风水术,注重龙、穴、砂、水的相配关系,而明十三陵所在的天寿山吉地又是永乐年间江西著名的风水术士廖均卿等人所选,因而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具有四面青山环抱,中间明堂开阔.水流屈曲横过的特点,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处于左右护山的环抱之中。这一陵址位置的经营方式与建在平原之上的陵墓相比,其自然景观显得更为赏心悦目,丰富多彩,更能显示皇帝陵寝肃穆庄严和恢宏的气势。

各陵主体建筑仍保存至今

明十三陵的环境由山川、河流、林木、植被等诸多要素貌,有关管理机构对陵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登记、建档、打着原有状况。陵区的水系除陵区东南增建一座无碍陵寝安全大的改变。

明十三陵的长陵_恩殿是长陵陵宫地面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上,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大型楠木殿宇。

明十三陵的长陵_恩殿殿内有60根楠木大柱支撑,如此宏大的楠木建筑为世间罕见。

明十三陵定陵内通向地宫的金刚墙。

为保存十三陵独特的景观,北京市已经耗资1.7亿元对陵区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整治。其中包括拆除了十三陵各陵寝周围50米内的民宅和建筑物8万平方米;为保证色调一致,将公路两侧30米内可视房屋建筑统一粉刷为灰色;拆除开放景区内的商亭,增设中英文标识牌;并将陵寝周围的电线埋入地下。

据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聂友义介绍,投资3800万的德陵抢修工程已进入尾声,今年康陵、庆陵的维修工作陆续开工。预计在2008年前,将斥资4亿元,完成7座残破陵寝的修复工作。

明十三陵宝城内地下为安葬墓主的玄宫建筑,各陵宝城除思陵系复建外均保持原有形制,且较完整。明楼,仅思陵已不存(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昭陵明楼于1986年修缮时,依明朝原制进行了修复。其余各陵明楼均保存至今。

在各陵中,仅定陵于1956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定陵玄宫内除加护必要的防护网罩,地面铺设保护性橡胶皮,出土文物入库妥为保藏外,其他陵寝墓室建筑均保持着原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陵宝城之前原制均建有_恩门、_恩殿、左右配殿、神帛炉、棂星门、石五供及宰牲亭、神厨、神库等建筑。

现_恩殿、_恩门和神帛炉除长陵完好保存,昭陵_恩门、_恩殿系1986年复建外,其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有些局部坍塌,有些保存着建筑基址,至今未再改变。各陵宰牲亭、神厨、神库,除昭陵于1990年依旧址按原制进行复建外,均保持原有的遗址状况。

各陵陵前设有神道,长陵神道设置的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等主要建筑保存较好,其中神功圣德碑亭、大红门和龙凤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进行修缮。其余各陵神道、神功圣德碑亭于清代拆除,现存石碑及部分石桥。明朝时各陵陵宫内外及神道两旁栽植大量的松柏树,现陵宫内松柏树长势茂盛。神道两侧松柏多于清代被砍伐。各陵陵宫之外,明朝时均设有神宫监、祠祭署、朝房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中,神宫监在清朝时已变成自然村落,但围墙、门楼尚有存者,祠祭署、朝房等毁于清代,已无遗物保存。陵区内的妃子坟、太监墓在清末时相继被垦辟为农田,其建筑保存着地下墓室,地上陵寝建筑保存有残垣断壁及部分石雕。行宫、九龙池及各山口墙垣毁于清代,现有部分残迹保存。

总的来看,明十三陵经历清朝中晚期、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数百年间虽遭受到风雨雷雹等自然因素的损坏和局部的人为破坏,但各陵的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陵园的格局清晰完整,地下墓室完好保存。古建筑与遗址未受后人过多的干预与改变,自然环境也没有受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程度很高。

十三陵周围的军都山余脉,在陵域东、西、北三面形成环抱式天然屏障,北部的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中峰海拔760余米,是陵区最高峰。环山之中,是洪水冲积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蜿蜒东去。陵区南部的龙山、虎山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把守门户。伫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层峦叠嶂;登高南眺,河水潆洄,川原开阔。如此磅礴壮观的地理环境,正是中国古代风水学说极力推崇的“四势完美”、“山川大聚”的帝王陵寝吉壤。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整体性突出,陵寝制度独具风貌,是明朝200余年历史中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和陵寝规划与建造的最高代表。而其历史遗存,又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明王朝的盛衰兴亡,记录了明朝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众陵以上陵为中心,神路自南端陵门直达长陵。在长达7千米的主神道上建有石牌坊、大官门、碑亭、华表、石像生、龙凤门等建筑。这些不仅是皇威的象征,由此也用以造成谒陵气氛。

十三陵墓区很大,一般游人主要游览其中的两个陵墓,一个是建筑规格最宏伟的长陵,一个是将地下宫殿发掘出来的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