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_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内容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

2.晋祠公园景点介绍

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_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内容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 传统 文化 特色。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晋祠公园 导游词 ,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晋祠公园导游词1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___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 雕刻 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公园导游词2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晋祠公园导游词3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晋祠公园导游词4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绵山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

        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晋祠公园导游词5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晋祠公园导游词介绍相关 文章 :

        ★ 介绍晋祠的导游词

        ★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晋祠公园景点介绍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有10万余平方米。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之前,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讲述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叔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周成王儿时的一句戏言,就把叔虞封到唐国为诸侯。叔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日渐强大。其子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为缅怀叔虞的功绩,便修祠堂来祀奉他,人称晋祠。

       走近晋祠,正如有人说过的:“晋祠是一座艺术殿堂,一处风景园林,一个丰厚的历史博物馆。”

       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上百余座楼、台、亭、阁,殿、堂、桥、榭。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涧有脉脉细流,林中有闪闪碧波。李白当年来此,也不禁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北魏以后,晋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规模,同时也成为一处集儒、道、释文化为内涵,融水光山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古迹园林群。国务院1961年即公布晋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三绝”。

       晋祠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高坐在神龛上的神祗是圣母,为虞侯的母亲,名邑姜,姜子牙之女所建。殿外有一周围廊,殿内极宽畅,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古人巧用力学原理将屋梁的重量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斜,四角高挑,形成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能找到的最早实例。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雕于千余年前的宋代,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吞云吐雾,仍觉生气勃勃。亦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鱼沼飞梁则西依圣母殿,东临献殿。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此为方形池,故称“鱼沼”。在这方形的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桥面东西宽阔,而南北犹如鸟之两翼,与圣母殿脊相呼应,翩翩欲飞。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亦为古代桥梁建筑中的孤例。正如导游小刘所说:“这是现代立交桥的前身。建筑大师梁思成来此考察,看后也叹为观止,深为我古人之智慧和创造所感动。”

       晋祠的唐碑、石幢和砖刻称为“晋祠三铭刻”。唐碑《晋祠之铭并序》是有名的珍贵文物,也是国内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内,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亲自撰文书写的,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写的是赞美唐叔虞的美德和晋祠风光。唐太宗一生推崇王羲之,碑文写的行书,飞逸洒脱,笔力遒劲,深得王羲之的神韵,为唐太宗得意之作,也备受后人推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体碑刻,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晋祠的三名匾,也是不能疏略的。走过“水镜台”,再穿过四座宋代铁铸武士像,就到“对越坊”。“水镜”取清水明镜之意,即忠奸是非人皆可知。而“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对越在天”的诗句,“对”是报答,“越”是显扬,意思是报答、显扬周文王的功德。“难老”一匾,语出《诗经》:“永锡难老”句,意为晋祠之水水流不竭,永远年轻。“难老”的匾为傅山先生所写,字迹苍劲有力又挥洒俊逸,堪称一绝。据导游介绍“难老”匾前的泉水清清水波,冉冉不绝,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常年不息。如今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流枯竭,只得以自来水以充泉水,有人戏说,这是“真泉假水”了!

       晋祠的雕塑值得一提。四座武士像,经岁月的洗礼和冲刷,依然傲然屹立,威武勇猛,体现了古代男子的阳刚之气,与我们当前选“好男儿”的奶油小生标准,在美学价值上大相径庭。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圣女殿中的侍女像。而这42尊侍女彩塑,由于殿门未开,只能从门窗的空框中望及。这900多年前的侍女们的娇羞面容和款款的步履,似乎一群活生生的侍女向你走来。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丰满俊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据说是一尊双面美人雕塑,她的一个侧面笑如花,另一个侧面则愁容满面,珠泪点点。这位美丽的少女为什么有此双面人生,留给游人丰富的想象余地。据称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专程来访,研究并揣摩这个双面侍女的表情,以丰富自己表演艺术的内涵。这么多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荟萃云集,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艺术智慧与灵感和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厚根基。

       晋祠还有两棵千年老树,一是周柏,二是唐槐。周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树身向前倾斜与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犹如我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唐槐却未见到,也许是匆忙中未曾顾及。

       晋祠,古老的晋祠所蕴涵的内容太丰富,所承载的历史太沉重,集历史、人文、自然、艺术于一体,既有建筑景观,亭桥点缀,又有河水环绕,富有诗情画意。岁月流逝,并未失去祠堂的魅力,风光旖旎,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又为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和动感。

       太多的朝代更替,太多的历史典故,晋祠以她独特的优美的身躯,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它秀丽的景色哺育着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殿堂。她真不愧是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真不愧为历史传承中的不可或缺的瑰宝。

       晋祠公园景点介绍: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有10万余平方米。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之前,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讲述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叔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

       周成王儿时的一句戏言,就把叔虞封到唐国为诸侯。叔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日渐强大。其子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为缅怀叔虞的功绩,便修祠堂来祀奉他,人称晋祠。

       走近晋祠,正如有人说过的:“晋祠是一座艺术殿堂,一处风景园林,一个丰厚的历史博物馆。”

       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上百余座楼、台、亭、阁,殿、堂、桥、榭。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涧有脉脉细流,林中有闪闪碧波。李白当年来此,也不禁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北魏以后,晋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规模,同时也成为一处集儒、道、释文化为内涵,融水光山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古迹园林群。国务院1961年即公布晋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三绝”。

       晋祠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高坐在神龛上的神祗是圣母,为虞侯的母亲,名邑姜,姜子牙之女所建。殿外有一周围廊,殿内极宽畅,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古人巧用力学原理将屋梁的重量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斜,四角高挑,形成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能找到的最早实例。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雕于千余年前的宋代,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吞云吐雾,仍觉生气勃勃。亦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好了,关于“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晋祠公园景点介绍文字”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