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

2.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塑造与管理

3.2017年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旅游管理常识

5.在线旅游营销文献综述旅游营销参考

6.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7.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景区售票系统常见问题_景区售票管理系统文献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贵州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贵州旅游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展;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大省,许多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的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到经济的转化。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游行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是自然旅游,自然旅游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大省,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摘要 :贵州旅游丰富,发展旅游条件优越。但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居民素质、导游素质、包装宣传、旅游交通等六个方面来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保证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

关键词 :贵州旅游 制约因素 旅游形象 持续发展

加快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省 研究室 王礼全

贵州旅游丰富、特色鲜明,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省委、省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发之势,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导性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初期,从旅游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不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态势仍然受部门牵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缺乏精品牌,形象竞争力不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在当前面临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加快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一、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的组织引导和有效调控,有人据此把旅游业视为主导型产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确起着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把旅游的开发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对旅游项目开发组织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对旅游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引导性投资;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但是,除了旅游经营具有垄断性外,旅游业的其他业务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因而旅游业也应顺应市场要求,尊重市场供求原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因此,应坚持以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理念发展旅游业。一是旅游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即以旅游需求为基础,确定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特色,打造发展亮点,在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对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改进对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实行投入引导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手段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餐饮、酒店、商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场”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应将旅游业从部门过多包揽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更多地经受市场的竞争,更多地发挥市场对它的调节作用,从而开拓大市场,实现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要求,进行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变成产业旅游,加快构建特色旅游经济体系。

旅游业不仅综合性很强,关联度较高,而且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因此,旅游经济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这是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过多地依赖,依赖景区景点,粗放式经营突出,依靠先进科技进行深度开发滞后,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组成旅游产业各部分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结合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手段,加上体制机制的制约,与禀赋和现有条件相适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思路,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关产业范畴包容在旅游业里面,实现良性互动,构筑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在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的同时,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增设国际航班。同时加快酒店业等接待设施建设,使之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机整合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克服过去那种只重“游”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开发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把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形成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大产业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较优势,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尤其应在文化开发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塑造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加强旅游经济内部主导行业的培育。实践证明,旅行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龙头的作用。应尽快改变过去过度依赖风景来发展旅游业的做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的主导行业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达120多家,但其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起到“龙头”作用。应适应客源由自然流量为主体向以竞争流量为主体转变的新变化,根据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需要,选择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旅行社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产业,以合理组织旅游生产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五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开发,支持学校办好相关专业,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模式,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快速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对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涉及面宽,加上游客层次不同,群体各异,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游客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旅游信息,实现网络化服务。

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地方积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游信息服务已具体到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景点、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价格等信息,都能从其网站查阅,并配有,方便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国内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

贵州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一是应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可选择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大城市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各种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化,优化销售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旅行社网站,实现信息共享,使之成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器。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增强产业整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延伸旅游业的内涵,加快形成大产业格局。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不断证明正,任何都可能具备旅游的属性而供人们开发利用。是由于旅游的广泛性非常突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托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商贸,以及工业、农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这就决定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必须以旅游为纽带,把餐饮、住宿、交通、、商贸、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协调动作的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只有在高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因此,旅游业的社会性,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部门的事,而必须与有关部门高度协调,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力量办旅游,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持续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相互配合,开成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旅游产业开发,部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三要促使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自然与人文交融、商贸与休闲一体、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挖掘内涵,提高品位,推进产业互动,实现联动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贵州旅游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时期,全省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具备了提升产业层次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信息化提升,社会化参与,加快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使贵州的旅游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本专题所有论文均为:贵州省旅游局提供 未经授权不得下载或转载!

你看这办八!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

长白山景区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有所记载,《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

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漠河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

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

在《金史》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金代中期文人赵秉文(1159--1233,字周臣),著有长诗《长白山行》。

元代诗人王结(字仪伯,河北定兴人),在其所著长诗《辽东高节妇》中,也描述了长白山。

清代的几位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塑造与管理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息科学,2001-04:63~66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2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20XX.1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20XX.2.-20XX.3.20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20XX.3.25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20XX.4.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20XX.5 定稿、制订成册

 6、 20XX.5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20XX.5-20XX.6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M.A. Willis,L.A.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3

 论文名称: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环境进行对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旅游与环境关系

 2.1 度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2.2 环境对度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3.1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类型

 3.2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3.3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3.4 与国外度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旅游环境的营造

 4.1 发展度旅游的条件分析

 4.2 我国度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4.3 我国度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4.4 度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旅游环境分析) 20xx.12.15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20xx.12.27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20xx.01.14

 4 完成论文三稿 20xx.03.11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20xx.04.15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2008.04.02

 2、Chuck Y.Gee.向萍.度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2010.03.23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8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4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

2017年旅游文化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塑造与管理,下面带来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塑造与管理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塑造与管理1

 [摘要] 旅游景区打造品牌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赢得竞争力,取得利润的重要保证。

 由于我国的旅游产业目前仍存在着?散、小、弱、差?的问题,大部分旅游景区仍处于旅游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的发展阶段,因此,对加强实施我国旅游产业品牌特别是旅游景区品牌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如何塑造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及其强势品牌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强势品牌 塑造与管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旅游业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在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和大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进入了旅游业发展的品牌经营时代。

 21世纪中国旅游必将与品牌同行,如何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坦然应对国际挑战,已成为中国旅游界迫在眉睫,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旅游景区品牌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从一定意义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生存与发展均取决于该景区的品牌竞争力的强弱。

 但我国相当多的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怎样塑造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和对品牌进行科学管理的挑战。

 一、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内涵分析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其中,我们把这些创造品牌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它们的组合称为品牌要素。

 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打造品牌有双重目的:其一,品牌可以用来作为?产生产品差异的重要工具?;其二,品牌代表了价值承诺。

 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品牌是顾客购买决策前了解产品与服务的捷径。

 人们习惯把品牌分为三个层次:本质、利益和特征。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消费者拥有的代表着质量与品位、可以信赖的、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以产品为基础的概念总和,品牌体现的是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

 强势旅游景区品牌首先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市场知名度高、支持高价出售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价值独特而卓越、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高度忠诚和偏好、品牌认知度优良、创新比对手快。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必须代表时代旅游者消费特征的价值观。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与一般品牌最根本的的区别体现在:强势品牌除了具有品牌的告知、认同作用之外,还有产品的价值行为表现,符合旅游者需求与愿望,反映了旅游者消费特征的价值观。

 因此,塑造强势品牌就是要增强品牌的价值体现,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应凸现旅游景区产品优势,能够被旅游者接纳,受到市场的欢迎,最终赢得市场竞争。

 二、塑造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对策

 1.提炼景区核心价值,打造清晰的品牌形象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是统帅所有品牌活动的纲领、宗旨,是品牌资产的主体与立足点,是品牌战略规划的方针,它让目标市场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它是驱动目标市场认同、喜欢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

 品牌形象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这个品牌,它所反映的是品牌当前给人的感觉。

 旅游产品不可储存性、不可异地消费和不可试用性的特点,以及旅游消费是一种心理感受消费的特性,决定了旅游品牌形象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特殊作用及其所处的特殊地位。

 打造清晰的品牌形象,要求一个成功的品牌能够代表一种特定的属性、利益、价值观念、个性、文化、顾客群体等。

 2.抓住旅游品牌基因打造强势旅游景区品牌

 旅游景区?基因?是体现景区的灵魂,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传存者。

 是品牌经营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海尔的品牌基因是?真诚?,口号是?真诚到永远?,海尔的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它的诠释与延伸;品牌基因是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了一个品牌最中心要素。

 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它的基因上。

 对旅游景区品牌基因的设定,不是要去向消费者解释我们的景区是多么的美,如果仅仅满足消费者的生理需求,这一点对手也能做到,应强调价值主张,具备强大的感召力,震撼人的内心;应着重宣传我们的品牌将会是什么,包括精神的快感、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旅游景区品牌独特的价值观――这就是营销学上所说的概念营销。

 像?昆明天天是春天?,营销的就是?春天?这一概念。

 旅游景区品牌基因应该与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它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

 景区品牌基因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1)文化层面。

 比如少数民族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文化等等。

 因此,为了强化文化带来的品牌价值,要通过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展示品牌的文化底蕴;要通过张扬品牌的文化个性来打造个性化的旅游品牌。

 (2)情感方面。

 比如 ?探源?、?寻根?之类的旅游景区宣传口号,更能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求,激发其旅游动机。

 因此,清楚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品牌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感。

 同时结合情感营销来达到共同的效果。

 (3)大自然的?美?。

 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风景区,比如九寨沟、香格里拉、桂林山水等均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的价值。

 (4)人的精神力量。

 突出体现在人文景观方面,如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兵马俑等等。

 3.用体验强化景区品牌精神

 如果说人生的三大境界是物质、精神与灵魂,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一种产品都是从最初该种产品的物理效用和使用价值出发的。

 如果说一个旅游产品只是由于它的物理属性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必然成为?一次性快餐?且容易被替代。

 如果旅游者对一个好的、经久耐用的景区品牌由最初产生物理层面的产品体验好感转换为一种舒适的精神消费感受,说明他对品牌的体验上升到了心理层面,这是所有品牌设计者、品牌管理者追求达到的预期目标,当旅游者对景区品牌的感官享受超过一个临界点时,便会形成一种价值主张,这是品牌体验的最高境界。

 然而,很多景区管理者把?体验?片面的理解为增加不合实际设施项目,与景区品牌资产核心不协调,最终造成品牌贬值,这是极其危险的。

 4.构建旅游景区品牌体系

 构建旅游景区品牌体系就是打造一批旅游景区饭店品牌、旅游商品品牌、餐饮品牌、休闲购物企业品牌等,结合旅游景区品牌展开攻势,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5.整合景区提升品牌竞争力

 景区整合包括产品整合、客户整合、文化整合、品牌整合、统一经营管理整合,通过建立旅游投资控股公司这个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的市场行为,把所有景区的大品牌以及将来产品延伸开发的系列品牌,如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旅游产品等形成一个产业链。

 比如九寨沟在倾力打造国际强势品牌的同时,依托九寨沟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知名品牌,加快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把握先机,实现旅游和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做大做强,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从而有力地增强九寨沟的国际竞争力。

 6.进行独特而强势的品牌推广宣传

 旅游品牌推广工作是将?特定的旅游品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立体而统一的传达给目标受众,重视有效的品牌宣传推广是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与增强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品牌市场宣传推广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所推广的景区自身的特点、品牌定位和潜在游客的消费、认知习惯,来选择品牌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根据不同推广阶段的推广重点,结合旅游产品在市场推广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产品特性,用不同形式的广告手段,立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相搭配,硬性广告与软性广告相结合。

 通过整合传播来达到品牌推广的预期效果。

 三、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个旅游景区强势品牌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只有当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不断对品牌进行科学管理,付出真爱、情感与关怀时,品牌才能茁壮成长。

 一个强势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过程一般要经历品牌定位、品牌识别要素设计、品牌传播策略制定和实施、品牌传播过程监控、品牌形象产生、品牌形象监测、品牌形象调研诊断和品牌再定位的不断螺旋循环的过程。

 品牌管理必须是品牌形成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定位管理

 旅游景区强势品牌定位就是旅游景区拥有者希望人们如何看待品牌。

 品牌定位(从品牌拥有者的角度所理解的品牌概念)是任何品牌建立的基础。

 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必须有一个深入的、结构清晰的品牌定位,以防止品牌传播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自相矛盾、令人迷惑的信息。

 旅游景区品牌定位必须使其与旅游景区的发展理念、文化和价值联系起来。

 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寻找和放大与别的旅游景区重要的差异,凸现品牌个性;必须对旅游景区品牌核心价值进行深度提炼,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关键;差异化是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实质。

 2.旅游景区品牌识别要素设计管理

 旅游景区品牌识别要素设计就是如何表现品牌定位,如何才能让人们按照旅游景区所希望的结果来认识品牌。

 构成品牌识别的要素复杂众多,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和同一性的原则。

 3.旅游景区品牌传播策略管理

 旅游景区品牌传播策略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整合营销、关系营销、体验营销和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基础上,才能确保品牌传播策略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施品牌传播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实施细则,坚持一贯性和可调适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

 4.旅游景区品牌传播过程监控

 一个强势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过程,必须建立品牌传播管理和监控系统,以控制品牌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最大限度地按照旅游景区品牌拥有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消费者在头脑里建立品牌,如同鸟儿筑巢一般,由它们随手可得的各种杂草建造而成,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活动的每一点感知都会在头脑里积累,用于形成和修正品牌形象。

 5.旅游景区品牌形象产生及监测

 通过旅游景区品牌传播,旅游者对品牌信息通过接受、解读后便在其大脑中形成了旅游景区品牌形象。

 当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在旅游者大脑中形成后,就一定要监测所形成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拥有者以及旅游者所期望的是否一致,人们的评价与我们的期望有和差距。

 6.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调研管理

 通过对已形成品牌形象进行全面调研与诊断,发现现在目标人群实际上如何看待品牌。

 7.品牌再定位管理

 如果目标人群大脑里实际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拥有者和目标人群所期望的品牌形象存在着差距。

 就有必要创造性的完善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力。

 必要时可能重新定义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8.做好品牌危机公关处理,减少降低对旅游景区品牌的负面影响

 在景区品牌的维护过程中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对品牌的修复,特别是由于突发对景区品牌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做好品牌危机公关处理。

 如因景区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合格、旅游安全、劳资纠纷、法律纠纷、重大事故等被媒体曝光给景区带来的危机,它会令景区美誉度遭受严重考验。

 旅游景区危机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度不确定性;二是演变迅速;三是的独特性使得无法照章办事;四是信息不全,小道消息流行。

 因此对旅游景区危机处理应及时而科学。

 四、总结

 总的来说,塑造强势的旅游景区品牌是一个管理活动,一个复杂的、涉及连带行业广、并且是循环的活动过程,从战略高度看,它需要同景区形象或者之前的品牌形象保持大致相同,但同时又要具备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能力;从内容和执行过程看,它需要管理者投入相当的时间、拥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数据、良好的执行力以及综合的分析能力。

 对于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旅游景区,打造强势的景区品牌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菘韩振华: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1,(11)

 [2]曾朝晖:《中国式品牌》管理篇[M].东方出版社

 [3][美]威廉?沙门主编:《品牌创建与形象保护》[M].时代文艺出版社

 [4]龙雨萍:旅游地品牌经营战略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07期下半月刊

 [5]母泽亮:旅游目的地品牌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总第395

 黄果树旅游风景区管理2

 摘要:在全球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是时代和环境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省已经对黄果树景区管理方面的初步改革,但其效果不明显。

 对经营权的探讨是管理的初步过程,确定经营权才能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当黄果树赋予当地的文化底蕴时,就是一个有灵魂的黄果树,而不只是一条河流。

 关键词:经营权;管理制度;文化底蕴

 黄果树的现状:

 黄果树大瀑布的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布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瀑顶宽83.3奇、险、秀等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族被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

 贵州是一个拥有48个少数民族的省份,黄果树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和当地的民族文化联系起来,黄果树匮乏或者说缺少人文的历史背景。

 作为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来讲,她更需要不断地注入天人合一的人文文化,提高景区的欣赏含金量和升华其独特的文化及思想境界。

 将景区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竞争主体推向旅游市场,打破行政束缚、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权限、拟定管理目标。

 在营销模式上要做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

 要改变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营销观念,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危机感和处处注重营销的敏锐感,取多种营销手段。

 从单个景点营销走向线路营销,从观赏效果营销转向体验感受的营销。

 要注重打响旅游品牌,形成特色效应。

 1 黄果树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1 政企形分而神不分、机制落后。

 在组织人事上,机构臃肿,冗员较多,机制落后。

 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众多旅游景区一方面是的闲置和浪费。

 由于行为痕迹过重,黄果树旅游景区经营出现了表面风风火火,实际连连亏空的尴尬局面,此外,由于缺乏市场意识、企业决策往往不是以利润作为依据,?拍脑门?现象普遍,甚至发生挪用景区的经营利润为管委会工作人员发奖金等荒唐行为,集团公司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在08年出现了拖欠工资的窘迫局面为了更充分的挖掘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经济社会价值,落实旅游强省战略,2009年年初,有关部门再次对改革进行了纠偏。

 经协商,省再次让利,重新明确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原省旅游投资公司合并进入)控股49%,安顺控股51%(其中安顺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占25%,两县各占10%,管委占6%),建立新的法人治理结构。

 同时,任命了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董事。

 实质上还是控制,只有企业的名义而已。

 1.2 宣传不全面。

 许多人对黄果树在认知上存在误区,根本不知道黄果树其实是个景区群,比如七公里之长的天星桥风景区有天星溶洞、银面坠潭瀑布、天然水上盆景园,附近还有陡坡塘瀑布、人工盆景园等,风景之壮美,实在令人深深触动。

 但是遗憾的是,外界的人一直以为黄果树瀑布只有瀑布,甚至认为只有黄果树瀑布一处,可见黄果树在整个景区的推广策略上还缺乏开阔的思路。

 1.3 周边的民族风情淡化。

 在经济风暴的攻击下,周边的民族年青一代都汉化了,而民族的东西都丢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民族的语言也怕要面临灭绝了。

 语言都没有了,还能有自己的文化嘛?让旅客来能看的就是一条大瀑布,缺少民族文化的沉淀,她不能走多远。

 旅客为什么来?就是为了能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看到的东西。

 作为一个品牌,我需要的是一个具有自己精神的独立人格,或者是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旅客回想在黄果树看到的是一个天然与民族的合一,而不是一条河水从悬崖下落下来,就会回味无穷。

 2 黄果树管理之走向

 2.1 制定管理人员标准和后期人员的培养。

 景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景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和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联合办学,培养景区管理人员,和相关的专业人员,为黄果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人员基础。

 从管理层挑选人员,出省培训或者出国培训,学习科学的管理思维。

 借鉴国外或省外的经验制定进入这个行业的相关标准。

 2.2 增强景区协会的职能,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

 怎样才能让政企实质的分开,更好的让黄果树真正的和她的名誉一样能达到名副其实,这需要,一个真正的企业形式,才能让她走的更远。

 我国的旅游景区改革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缺乏很多经验。

 作为全国人民所有的,是否可以把她的所属权归于全国人民?由让权把她的经营权分给全国人民,取集资的方式,吸纳社会更多的流动基金,成立一个股份公司,由人民决定黄果树的管理团队,直接对人民负责制,这样就不会出现机构臃肿,能者居其中,形成真正的企业。

 形成一个管理、监督、监控、治理的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

 2.3 打造黄果树之灵魂。

 宣传黄果树,不只是宣传她的外表,而是更注重她的内在的文化,把贵州民族的文化植入在黄果树当中,这样她就不在是一个呆滞的形象浮现在人们的大脑中,赋予她一种灵魂。

 这就是黄果树缺少的文化本质的所在,做到在一点需要保护好当地的民族文化。

 2.4 保护当地民族文化。

 景区如果脱离了文化范畴,其存在也将失去意义。

 景区的文化内涵除了本身既有的历史沉积外,还包括工作人员对该景区所代表的文化的理解程度。

 ?祖国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员工对游客产生游历感受的直接影响。

 而达到这种效果的方法就要靠景区管理层对相关文化的导入。

 贵州民族风情十分丰富,具有节日多、服饰变化多、分布广和特色鲜明等四大特点。

 怎样保护?着重发掘、开发以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饮食文化。

 在民族节日的时候,举行民族饮食文化节,服饰卖给游客当作纪念品。

 对语言的保护,保护不是空话,有收入才能让他们自己自然而然的保护,景区可以和当地民族合作,把村寨作为和黄果树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的一个景点,让旅客感受少数民族的乡土气息,让这种文化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促进当地人民的收入,自然而然的民族文化就能保护好。

 参考文献

 [1] 姜锐钟《浅谈我国旅游景区分类管理模式的改革》山东职业技术学院

 [2] 尹同君《景区管理亟待创新》

 [3] 刘庆赖 富强《景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

 [4] 郭胜 《景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5] 吴建华 《发展旅游更须加强景区管理》

 [6] 卞文志 《旅游策划应注重个性化》

 [7] 陈芳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多中心治理视角的分析》

 [8] 陈晓霞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刍议》山东省济宁市旅游局

 [9] 何雨 《旅游策划与景区管理》

旅游管理常识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旅游文化论文?

在线旅游营销文献综述旅游营销参考

1.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

(一)旅行社管理1、旅行社概述 旅行社的产生,旅行社的性质,旅行社的职能,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旅行社的分类制度,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业中的作用。

重点:我国旅行社发展概况,旅行社职能,旅行社分类制度。2、旅行社市场细分与定位 旅行社市场细分意义,市场细分的基本要求,市场细分的标准,目标市场选择应考虑因素,目标市场经营策略,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重点:市场细分意义,市场细分标准,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密集性目标市场策略。 3、旅行社产品策略 旅行社产品概念,旅行社产品形态,影响旅行社产品开发因素,旅行社产品设计原则,旅行社产品设计过程,旅行社服务购。

重点:全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方案的技术方法,旅游服务购任务,正确处理保证供应和降低成本、集中购和分散购、预订和退订的关系。4、旅行社销售策略 旅行社产品的定价,旅行社产品的销售渠道,旅行社产品的销售过程,促销目标确定,促销预算方法,促销要素组合。

重点:影响旅行社产品价格的因素,产品定价策略,旅游中间商与中间商考察旅行,包价旅游的销售方式,促销预算方法。5、旅行社接待管理 团体旅游接待业务特点,团体旅游接待运行,散客旅游业务类别与特点,票和业务,行李业务。

重点:入境旅游团体的接待特点,国内旅游团体的接待特点,团体旅游接待的管理,散客旅游业务特点。6、旅行社财务管理 旅行社流动资产管理,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旅行社营业收入管理,旅行社利润管理,旅行社结算管理,旅行社财务分析。

重点:债权资产管理,旅行社成本费用分析,旅行社营业收入构成及管理,综合服务费的结算。(二)饭店管理 饭店概述 饭店概念,世界饭店业发展历史,中国饭店业发展历史,饭店产品及其特点,饭店类型,饭店等级,现代饭店集团 重点:商业饭店时期,世界饭店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饭店,饭店产品特点,会议饭店,欧式计价饭店,饭店等级评定,饭店集团经营方式。

饭店组织与管理制度 饭店组织设计,饭店组织结构,饭店管理体制,饭店制度。 重点:饭店组织设计原则,员工手册。

3、饭店营销管理 饭店营销特点,饭店营销环节,饭店营销组合策略,主题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分时营销。 重点:饭店传统营销组合策略,主题营销,网络营销。

4、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服务质量涵义,饭店服务质量特点,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重点:饭店服务质量特点,饭店服务规程,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饭店全面质量管理。

5、饭店安全管理 饭店安全管理概述,饭店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饭店安全管理特点,饭店安全管理内容,饭店安全设施,饭店紧急事故的处理对策。

6、饭店人力管理 饭店人力管理概述,饭店人力管理内容,饭店人力的开发,饭店人力激励。 重点:饭店人力管理特征,饭店员工培训意义及原则,饭店人力激励方式,饭店薪酬体系。

(三)旅游 旅游概述 旅游生成,旅游分类,旅游特征。重点:旅游的基本属性分类,旅游特征。

2、自然旅游 地质旅游,地貌旅游,气象气候旅游,水文旅游,生物旅游。重点:岩石旅游,冰川活动遗迹旅游,火山遗迹旅游,山岳旅游,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岩溶地貌,气象气候旅游特点,江河旅游,湖泊旅游,海洋旅游,泉水旅游,瀑布旅游,生物旅游的旅游功能,自然保护区。

3、人文旅游 人文旅游特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古迹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交通旅游,建筑与园林旅游,文学艺术旅游。重点:人文旅游的特点,旅游古迹,佛寺旅游,古交通线路,建筑旅游类型。

4、社会旅游 社会旅游概念,民俗旅游,购物旅游、城市景观,体育保健旅游,旅游。重点:社会旅游特点,民俗旅游,社会旅游开发。

5、旅游分区 旅游分区理论,中国旅游分区 重点:旅游分区意义和原则,华东区旅游概况6、旅游调查与评价 旅游调查目的、分类、内容,旅游调查方法、程序,旅游评价依据与因素,旅游评价体系,旅游定性、定量评价法。重点:旅游的环境质量调查内容,野外勘查,环境容量评价,定量评价法。

(四)旅游规划1.旅游规划概述 旅游规划定义,旅游规划类型。重点:旅游规划类型。

2、旅游规划内容体系 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旅游总体规划内容框架及各部分内容概要。 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旅游总体规划内容。

3、旅游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原则,空间布局方法,空间布局模式 重点:空间布局方法,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游憩区—保护区布局模式,双核布局模式,核式环布局模式,环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综合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海滨旅游区空间布局模式。4、旅游项目设计 影响旅游项目设计因素分析,项目创意。

重点:旅游项目的主题构想,旅游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5、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旅游环境。

2.旅游管理需要学的相关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 *** 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学生土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窢粻促救讵嚼存楔担盲的基本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与开发。

3.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

学科概况

旅游管理学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 *** 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本学科点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编辑本段研究方向

1.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 *** 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 *** 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

2.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方向包括对旅游企业营销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两个领域进行的专门研究。旅游企业营销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场规律和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企业营销的理论、方法、战略与策略。旅游目的地营销从现代旅游空间系统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场运动规律,结合对目的地管理的总体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营销战略、营销以及营销控制方案。

3.会展服务与管理

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议、展览的组织流程,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与客户服务、场馆管理,展位设计、工程搭建、展品运输、商务服务、展馆清洁、垃圾处理、餐饮服务,展会营销理念、展会的组织、成本控制、展会服务、定期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会展营销管理、会展服务承包商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后勤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融资管理、会展预算管理、会展人力管理。

编辑本段就业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导游、景区景点讲解员、旅游产品营销与研发人员、景区规划与开发人员 旅游文化研究

经营业务岗位:计调、旅游线路策划员、外联销售人员

经营管理岗位:旅游财务人员、旅行社经理 饭店酒店管理人员

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模拟与现场导游》、《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等。

努力,这个专业不错,千万记得考个导游证,所以大学的时光可不要虚度了..导游证相当有技术含量,记得哦..

4.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旅游管理专业学些什么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目标是培养适应旅 *** 业发展需要的各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旅 *** 业的基本管理知识、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组织、决策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熟练应用外语、计算机管理和运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心理学、旅 *** 政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开发与经营、酒店管理、人力管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 可就业方向:毕业后可胜任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类管理岗位的工作。

希望纳

6.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那些方面的知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 *** 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与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旅 *** 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一般安排10周~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编辑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从事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旅游交通运输公司、餐饮企业、各类星级宾馆、酒店、康乐服务、餐饮等部门从事运营管理、前厅接待、外联、领班、公关等。

7.旅游管理都学些什么

主干课程 《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模拟与现场导游》、《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等。

8.旅游经济管理常识有哪些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 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 *** 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1.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 *** 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 *** 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

2.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方向包括对旅游企业营销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两个领域进行的专门研究。旅游企业营销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场规律和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企业营销的理论、方法、战略与策略。

旅游目的地营销从现代旅游空间系统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场运动规律,结合对目的地管理的总体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营销战略、营销以及营销控制方案。 3.会展服务与管理 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议、展览的组织流程,会展实务、会展营销与客户服务、场馆管理,展位设计、工程搭建、展品运输、商务服务、展馆清洁、垃圾处理、餐饮服务,展会营销理念、展会的组织、成本控制、展会服务、定期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会展营销管理、会展服务承包商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后勤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融资管理、会展预算管理、会展人力管理。

4. 旅游文化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5.旅游法规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6.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与经济动机。

7.旅游心理学 旅 *** 为的产生及心理学动机。 8.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教学规律。

9.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 *** 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10.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从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从2010年到2012年,旅游产业的价值链研究非常突出,国内外在这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统总结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概念、特征、构成和核心环节,以及网络化和全球化环境下旅游产业价值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廖娟。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的地方依恋与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中国商业。2013(33)

[2]程兰,段元谷,尹晓彤,孟宇轩。浅析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建构——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西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03)

[3]邵。论江西矿业遗产旅游的开发[J].旅游概况(行业版).2011(08)

[4]刘巴,蒋权,孙广义。度型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探索——北京市房山区司马台矿山公园规划实践[J]。规划者.2014(05)

[5]董娜。开滦矿业文化旅游品牌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12(12)

[6]李启国,郑伯宏。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工业建筑.2014(04)

[7]郑群明,夏赞才,罗文彬,李媛媛。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的影响场所意识——以湖南_山为例[J]。旅游科学.2014(01)

[8]屠李海,黄国华。对江西矿业遗产旅游发展的思考[J].旧区建设.2014(04)

[9]邓祖涛,毛焰人,梁滨人。居民影响因素分析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意愿——来自湖北省辛店镇的调查数据[J]。开发与市场.2013(11)

[10]徐子博。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监理要点[J].煤炭工程2011(S2)

[11]李海娥。旅游目的地居民:目的地的营销力量不可忽视。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

[12]曾,袁。旅游目的地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13]徐振晓,张捷,杰弗里沃尔,曹静,张洪雷。居民的影响地方意识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支持——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9(06)

[14]李妙妍,张静。辽宁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业形势(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15],杨,唐.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旅游学报.2011(08)

[16]马强,段元谷,王敏。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广场景观设计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15)

[17],许,西双版纳傣族社区居民地方意识的变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18]邱慧,周强,赵宁喜,程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场所感差异分析——以黄山屯溪老街为例[J]。人文地理.2012(06)

[19]唐。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地方意识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11)

[20]鲍继刚,杨云。当地居民变动研究旅游商业化背景下的地方依恋——基于阳朔西街的个案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1.旅游市场营销参考文献

:收集和分析有关旅游的文献、报告、地方志、图表等文字和图像资料,并亲自进行实地考察、测量、拍照、录像、分析和记录,撰写调查报告。

用内外结合的方法,研究的性质、价值、品位、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

2.旅游市场营销参考文献有哪些

乡村旅游的特点:

一是需求量大,游客求旱。W

第三,不同于一般的度旅游。休闲旅游是一种比观光旅游更成熟的旅游方式。部分休闲度者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对休闲度价格不敏感,度游客更喜欢长距离的长。

3.旅游市场营销参考文献2022

《研学旅游与中小学综合性学习的融合》

4.旅游市场营销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应该先找旅游专业的方向。旅游专业有很多方向。这个要看你熟悉哪个方向了。选好方向后,就可以确定题目,这样就可以缩小范围。不然旅游专业这么大的题目可以写很多。不是这不是一团糟吗?旅游管理有这几个方向:旅游概论、旅游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酒店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旅游文化、旅游管理、旅游政策法规、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旅游开发与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微观经济旅游安全、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区域概况、旅游财务管理等。有了方向,就得去找这个方向的范文多,以及技术方向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这样才能确定自己要写什么题目。

1.旅游旺季酒店与旅行社关系之我见(旅游管理话题)2。如何设置旅游饭店的营业收入核算机构(旅游管理专题)3。旅游饭店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刍议(旅游管理专题)4。中国旅游饭店集团化经营的出路(旅游管理专题)5。旅游饭店洗涤成本的分摊方法(旅游管理专题)6。旅游饭店的形象战略与情感战略(旅游管理专题)7。商店经营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分析(旅游管理专题)8论中国调整的目标模式美国旅行社管理系统(旅游管理专题)9中国美国现行导游管理制度及其弊端(旅游管理专题)10携程网的比较分析s与传统旅行社的业务(旅游管理专题)11用知识联盟塑造核心能力论国内旅行社的市场竞争策略(旅游管理专题)12旅行社的品牌战略实施与管理(旅游管理专题)13主题公园发展模式研究(旅游管理专题)14旅游服务供应链管理初探(旅游管理专题)15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旅游管理专题)16旅游购物消费非标准利益分配链分析与优化(旅游管理专题)17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趋势探讨(旅游管理专题)18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探讨(旅游管理专题)19旅游目的地节庆营销研究以XX市为例跨文化人力管理。研究(旅游管理选题)20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与改进(旅游管理选题)21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旅游管理选题)22国外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思路和方法(旅游管理选题)23论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旅游管理选题)24主题公园与城市旅游目的地互动关系分析(旅游管理选题)25旅游生命周期本质的行程分析与应用(旅游管理选题)26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选题)27旅游业科学发展需要处理的十大关系(旅游管理选题)28女性自助游者的主体性与性别认同建构(旅游管理选题)29论旅游内涵外延的新形式:特种旅游特色旅游国外旅游新趋势(旅游旅游管理选题)30宗教旅游活动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旅游管理选题)31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分析旅游消费决策(旅游管理专题)32城市居民分析国内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管理专题)33论乡村旅游开发的借助谈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管理专题)34韩国剧对中国大学生赴韩旅游动机的影响。以一部热门韩剧为例(旅游管理话题)35。红色旅游走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案例研究(旅游管理专题)36。浅析保护旅游者的法律问题合法权益(旅游管理专题)37。浅谈中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旅游管理专题)38。旅游立法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旅游管理专题)

5.旅游市场营销论文选题

年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一般都是对省级旅游,或者说全国旅游发展的介绍。你可以先引用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前景的论文,然后套用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论文,再用一些关于轮岗行业发展对策的论文,这样可以添加自己的理解。然后,你可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定位。

6.旅游市场营销参考文献在哪找

乡村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1.乡村旅游行业在技术条件等硬件上属于底投入行业。然而,在传统封闭的乡村旅游供需体系中,旅游的结构性短缺制约着整体乡村旅游的利用、开发和利用效率。

2.竞争日趋激烈,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区域旅游产业之间竞争加剧;相似但产品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不同,但产品相似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急需新的旅游产品。

3.随着农村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点)受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很大,出现了盲目追求城市生活的现象。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步道水泥化、景点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生活,乡村旅游魅力的消失或减弱,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不完善,传统农耕方式的退化,旧城镇、村庄、民居向城市建筑的转化,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7.旅游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市场环境是指影响旅游市场供求变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条件。

旅游市场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状态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各种状态与多种因素变化的多重组合形成了对应不同时代的多元化环境。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和闲暇时间分布的差异,旅游需求容易形成旅游流的时空波动。目的地旅游禀赋导致旅游流的相对季节性波动;此外,政局的剧变、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传染病的流行等环境变化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旅游企业的营销。旅游营销环境的波动性决定了旅游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旅游企业在某一时刻对营销环境的适应,并不意味着以后也能适应营销环境。要随时监测和关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对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旅游市场环境由微观和宏观两部分组成。

旅游市场环境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范围,但在整个旅游营销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于企业微观环境中的市场可控因素,离不开存在于旅游企业宏观营销环境中的客观因素。为了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协调微观可控因素与宏观不可控因素。这种协调必须通过充分发挥旅游企业的营销主动性,合理利用旅游营销的可控因素,自觉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来实现。这种用旅游营销的可控因素主动自觉适应不可控因素的过程,就是旅游营销环境动态平衡的过程。可见,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协调和适应的关系。这种协调和适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旅游企业整体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网红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

2、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

3、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4、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接地气”

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6、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7、“良方”不能缺“药引”:公用事业市场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协同发展

8、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9、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10、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管理

11、公立医院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公共管理研究

12、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绩效审计研究

13、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14、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15、从官僚制行政到民主治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再思考

16、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

18、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19、公共管理中的他者

20、公共管理创新与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

21、 企业管理 视角下公共管理的 反思

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研究

23、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4、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社会组织承载公共管理职能问题研究

26、公共管理变革与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7、“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8、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29、论我国廉政 文化 的重构

30、实现从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转变

3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2、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及时代性分析

33、国外公共管理抗解问题研究综述

34、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

35、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育 基地建设

36、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

37、协同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38、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9、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40、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

4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 人力管理 研究

43、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4、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45、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教育发展进程评估:1986~2016

46、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7、 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48、风险感知、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

49、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

50、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索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

1、 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4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42、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43、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生态景区为例

44、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

45、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46、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庆市遗产型景区管理机制研究

47、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48、 石家庄旅游景区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探索

49、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0、 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3、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基于ERP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建筑工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精益建造在L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9、ED泵业公司新建厂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S大学宿舍大楼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1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15、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6、工程管理模式-在Z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17、地方性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8、某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流程的改进探索

19、东莞市西城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个体应对方式、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21、天津大学高科技楼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23、广东某民营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4、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5、建筑智能化总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6、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7、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

28、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9、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30、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

3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3、基于TQC理论的建筑物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

34、六西格玛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3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用陶瓷颗粒绝热系统技术及管理研究

36、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37、YCBM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研究

38、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

39、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因素研究

40、房地产建筑工程外墙打围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1、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42、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4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4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45、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方法 研究

46、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47、Y建筑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8、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9、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0、现代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参考200条

★ 管理类毕业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管理类论文范文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 管理类论文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教育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54、浅论星级服务

 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56、导游的语言魅力

 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

 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

 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61、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62、浅论旅游促销

 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

 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自然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配置优化以及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